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影响CFB锅炉效率的因素及处理(一)

(日期:2021年04月12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一、锅炉热效率(%)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排烟温度高。 

1.2吹灰器投入率低。 

1.3灰渣可燃物大。 

1.4锅炉氧量过大或过小。 

1.5散热损失大。 

1.6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大。 

1.7煤粉粗。 

1.8汽水品质差。 

1.9设备存在缺陷,被迫降参数运行。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降低排烟温度。 

2.2及时消除吹灰器缺陷,提高吹灰器投入率。 

2.3降低飞灰可燃物、炉渣可燃物。 

2.4控制锅炉氧量。 

2.5降低散热损失。 

2.6降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2.7控制煤粉细度合格。 

2.8提高汽水品质。 

2.9根据情况,调整锅炉受热面的布置。 

2.10必要时改造燃烧器,使之适合燃烧煤种。 

二、锅炉排烟温度()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炉膛火焰中心位置上移,排烟温度升高 

  1.1.1投入上层燃烧器多,层间配风不合理。 

  1.1.2上层给煤机给煤量过大。 

  1.1.3燃烧器摆角位置发生偏移,造成火焰中心位置上移。 

  1.1.4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与指令有偏差,氧气不足,煤粉燃烧推迟。 

  1.1.5一次风机出口风压高,风速过大,进入炉膛的煤粉燃烧位置上移。 

  1.1.6锅炉本体漏风,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大。 

  1.1.7煤粉过粗,着火及燃烧反应速度慢。 

  1.1.8煤质挥发分低、灰分高、水分高,着火困难,燃烧推迟。 

  1.1.9磨煤机出口温度低,使进入炉膛的风粉混合物温度降低,燃烧延迟。 

1.2因锅炉“四管泄漏”进行堵管,造成过热器、再热器或省煤器传热面积减少。 

1.3送风温度高。 

1.4烟气温度高。 

1.5吹灰设备投入不正常。 

1.6受热面结焦、积灰。 

1.7空气预热器堵灰,换热效率下降。 

1.8水质控制不严,受热面内部结垢。 

1.9给水温度低。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机组负荷变化,及时调整风量和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保持合适的炉内过剩空气系数。 

  2.1.2及时调整炉底水封槽进水阀,保证水封槽合适的水位。 

  2.1.3煤质发生变化,及时调整燃烧,保证燃烧完全和炉膛火焰中心适当。 

  2.1.4定期进行受热面吹灰和除渣,保持受热面清洁。 

  2.1.5保持合适的烟气流速,减少尾部受热面积灰。 

  2.1.6每班检查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情况,保证燃烧有足够氧气。 

  2.1.7提高给水温度。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质下经济煤粉细度。 

  2.2.2定期测试煤粉细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处理。 

  2.2.3定期进行空气预热器漏风试验,及时消除空气预热器漏风。 

  2.2.4经常检查炉膛看火孔、炉墙、炉底水封,发现问题及时封堵,减少锅炉本体漏风。 

  2.2.5加强吹灰器的日常维护,严密监视吹灰器电动机电流,对吹灰器管弯曲及经常卡在炉内等缺陷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吹灰器投入率在95%以上。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检查燃烧器损坏情况,更换或修补损坏的喷嘴、喷管及钝体。 

  2.3.2受热面、烟道积灰、结渣检查清理。 

  2.3.3调整确定辅助风和燃料风门挡板开度位置。 

  2.3.4烟气挡板状况检查,挡板位置核对调整。 

  2.3.5炉顶密封、看火孔、人孔门、炉底密封水槽漏风检查治理。 

  2.3.6空气预热器波形板更换、冲洗,检查处理扇形板、弧形板变形、脱落及轴承磨损缺陷,检查处理密封间隙自动调整机构缺陷。 

  2.3.7制粉系统:磨煤机折向门、热风和冷风挡板开度调整。磨辊套及磨碗衬板调换,弹簧加载力和间隙调整。一次风机进口挡板开度调整。 

  2.3.8烟道、膨胀节漏风缺陷检查处理。 

  2.3.9吹灰器及相关设备检查处理。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2.4.1燃烧器变形、磨损处理、更换,浓缩器及钝体采用陶瓷片、碳化硅等防磨措施。 

  2.4.2受热面积灰、结渣全检查处理。 

  2.4.3水冷壁、省煤器、再热器、过热器监视段进行割管检验内部腐蚀结垢情况。 

  2.4.4锅炉本体、空气预热器漏风查漏堵漏等治理工作。 

  2.4.5“四管泄漏”采取的堵管进行修复。 

  2.4.6尾部烟道易磨损部位焊补及做防磨处理。 

  2.4.7受热面(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排烟温度。 

  2.4.8根据空气动力场试验结果做好有关调整工作。 

  2.4.9锅炉本体、烟道等伸缩缝采用先进的塑性材料密封,减少漏风。 

三、飞灰含碳量(%)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燃煤挥发分低,锅炉燃烧效率与燃烧稳定性下降。 

1.2燃煤灰分高,着火温度高、着火推迟,炉膛温度降低,燃烬程度变差。 

1.3燃煤水分高,水汽化吸收热量,炉膛温度降低,着火困难,燃烧推迟。 

1.4煤粉粗,着火及燃烧反应速度慢。 

1.5 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与指令有偏差。 

1.6锅炉氧量低,过剩空气系数小,燃烧不完全。 

1.7一、二次风速及一、二次风量配比不当。 

1.8燃烧器喷嘴烧损变形,造成一次风速度发生变化。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根据煤质和炉内燃烧工况,及时调整磨煤机通风量,保持合适的风煤比。 

  2.1.2合理调整一、二次风配比,保持锅炉氧量,使煤粉充分燃烧。 

  2.1.3提高入炉煤混配均匀性,保证锅炉燃烧稳定。 

  2.1.4保持制粉系统运行稳定,尽量减少启、停次数。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质下经济煤粉细度。 

  2.2.2每班检查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3定期测试煤粉细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处理。 

  2.2.4定期取样化验分析飞灰可燃物,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对磨煤机弹簧加载力、间隙和折向门开度进行调整。 

  2.2.5 煤质变化较大时应严密关注煤的燃烧特性,并进行相应的燃烧调整。 

  2.2.6不定期对磨煤机相关部件磨损情况检查处理,如对磨辊套及磨碗衬板进行调换等。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对预热器进行清灰,提升预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热风温度。 

  2.3.2燃烧器位置、摆角、磨损、烧损、结焦检查处理,更换或修补损坏的喷嘴、喷管及钝体。 

  2.3.3校正辅助风和燃料风门挡板开度位置。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2.4.1浓缩器及钝体采用陶瓷片、碳化硅等防磨措施,调整确定燃烧器摆角位置。 

  2.4.2检查处理风门严密性和管道漏风。 

  2.4.3加装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装置。 

  2.4.4根据空气动力场试验结果做好有关调整工作。 

四、炉渣可燃物(%)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燃煤挥发分低,锅炉燃烧效率与燃烧稳定性下降。 

1.2燃煤灰分高,着火温度高、着火推迟,炉膛温度降低,燃烬程度变差。 

1.3燃煤水分高,水汽化吸收热量,炉膛温度降低,着火困难,燃烧推迟。 

1.4煤粉粗,着火及燃烧速度慢。 

1.5锅炉氧量低,过剩空气系数小,燃烧不完全。 

1.6一、二次风速及一、二次风量配比不当。 

1.7下层燃烧器喷嘴烧损变形或结焦。 

1.8下层二次风速过小。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根据煤质和炉内燃烧工况,及时调整磨煤机通风量,保持合适的煤粉细度、均匀性。 

  2.1.2合理调整一、二次风配比,保持锅炉氧量,使煤粉充分燃烧。 

  2.1.3提高入炉煤混配均匀性,保证锅炉燃烧稳定。 

  2.1.4确保下层二次风速足够大。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每班检查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2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质下经济煤粉细度。 

  2.2.3每天取样化验分析炉渣可燃物,发现异常及时分析调整。 

  2.2.4定期测试煤粉细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对预热器进行清灰,提升预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热风温度。 

  2.3.2燃烧器位置、摆角、磨损、烧损、结焦检查处理,更换或修补损坏的喷嘴、喷管及钝体。 

  2.3.3 校正辅助风和燃料风门挡板开度位置。 

  2.3.4磨煤机磨辊套及磨碗衬板调换,弹簧加载力和间隙调整,折向门开度调整。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2.4.1检查处理风门严密性和管道漏风。 

  2.4.2根据空气动力场试验结果做好有关调整工作。